2025/09/18

【一百種喜歡籃球的原因 Vol. 004】從控球到助教,倪學謙角色轉換熱忱不變

【職人故事專欄・照片由倪學謙提供】

松山高中畢業、UBA 賽場上以靈巧的控球著稱,如今是臺北台新戰神的助理教練倪學謙。雖然籃球生涯曾經一度停下腳步,但他始終沒有真正離開球場。對他來說,籃球不僅是一份熱愛,更是一份責任,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核心。

不服輸的矮個子

身高是他這條路上最大的挑戰,但倪學謙從不把它當藉口。從國小到高中,他靠著不服輸的個性,從未被艱苦的訓練擊退。高中時期,他甚至被黃萬隆教練指派與學長林韋翰一對一對抗。那段時光雖然難熬,但他學到許多細節,也因此累積出面對高強度比賽的自信。多年後,這樣的磨練也讓他和林韋翰成為惺惺相惜的好友。對倪學謙來說,這份從「身高劣勢」中淬煉出的韌性,正是他一路走來最重要的養分。

家人的期望與支持

爸爸是醫生、媽媽是老師,雖然工作繁忙,卻盡可能在生活裡陪伴他長大。小時候,父母原本也曾期望他能追隨自己的腳步,走上更安穩的職涯,但看到兒子對籃球的熱愛與不服輸的性格後,媽媽反而成為他最大的支持者:「或許走這條路,未來會有更多可能。」

即便後來他選擇卸下球員身份,那份掙扎與不捨依然存在。「每一個球員在做這個決定時,心裡都很難過,但轉念一想,我還是沒有真正離開籃球,而是用另一種身份繼續陪伴它。」倪學謙說。

從舞台中央到幕後推手

「當球員時,是自己在場上表現給球迷和家人看;成為教練後,換成要幫助球員,把他們推到舞台上。」這是倪學謙心境最深刻的轉換。從親自扛起勝負,到退到幕後幫助年輕球員,他體會到另一種責任感。比起自己得分的掌聲,過去看著學生,或者現在陪伴球員在場上閃耀,是現在最讓他感到驕傲的事情。

戰神助教的挑戰

加入臺北台新戰神後,也少不了更嚴苛的考驗。上個賽季,戰神曾經開季吞下四連敗,一勝難求,全隊氣氛跌到谷底。身為助教,他的角色就是穩住大家的心。「要相信我們做的努力,輸了這幾場球,不能就否定暑假的辛苦練習。」倪學謙不斷強調。隨著這股信念慢慢累積,球員和教練團之間建立起更深的默契,甚至會主動約自主訓練,一點一滴把信心找回來。

最重要的後盾

不管是以前在國中當教練,還是現在在職業隊擔任助教,倪學謙的生活幾乎都被籃球填滿。但他最感謝的,是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的家人。無論是父母一路以來的陪伴,還是妻子對他的體諒,都讓他能安心全力投入在球場上。「我太太真的很偉大,總是默默把我背後的空缺補起來。沒有她的支持,我不可能走到今天。」倪學謙說,他很幸運有一個像朋友一樣的伴侶,願意和他一起承擔這段不容易的旅程。

籃球的三種樣貌

對倪學謙來說,籃球是家人,因為它與籃球密不可分;籃球是鬥志,因為它教會他在身高劣勢下也要拼到底;籃球是團隊,因為無論身份是球員或教練,籃球不是一個人的戰鬥。

「只要球還在場上,就永遠有希望。」這是倪學謙對籃球永保熱忱的信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