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4/30

《樂觀正向的眼睛:陳冠全逆風而行的綠葉心態-從不愛運動的男孩,到職業球場上的穩定支柱》

【球員故事專欄・照片由陳冠全提供】

在充滿英雄傳說的籃球世界裡,不是每個人都站在聚光燈下。有些人選擇站在隊友身後,默默卡位、掩護、分球,成為團隊不可或缺的齒輪。陳冠全,就是這樣一位球員。他不是最耀眼的得分手,也從不爭奪主角光環,但在每一場硬仗中,他總是那個能讓隊友安心的人。

這段從「被迫練球」開始的籃球之路,走得既不平坦,也不華麗,卻處處寫滿了堅持與正向。

從遊戲少年到籃球場上 感謝哥哥牽起的籃球緣

小時候的陳冠全並不熱愛運動,與其揮汗如雨,他更喜歡騎腳踏車閒晃,或是待在家裡打電動。真正讓他踏進籃球世界的,是哥哥的影響。從溪湖國小、溪湖國中到南山高中,哥哥總是走在他前面,他則緊緊跟隨在後。

當時的他並不理解籃球的魅力,也沒有什麼「堅持」的動力,「只是單純跟著哥哥一起走。」但正是這份兄弟之情,成為他與籃球之間最初的連結。

家庭的背後力量 公平、沉默與陪伴成就了陳冠全

陳冠全的母親信奉「一視同仁」的教育理念,她從不偏心,且堅信哥哥做得到的,弟弟也能做到,也正是這樣的理念,讓他保有樂觀、正向的心態,也培養出他不服輸與責任感的性格。提及父親,陳冠全說:「就像大多數父親一樣,平常不太講話,但你知道他愛你。」爸爸就像典型的沉默支持者,不擅言詞,卻從未錯過任何一場陳冠全的比賽直播,甚至還會無限重播。

而哥哥則不只是陪伴,更像是生活導師,從打電動到翹課再到教他第一個籃球動作。兄弟之間的感情是朋友,也是榜樣。陳冠全說:「我不能讓他丟臉,因為他當時是主力球員,我不能讓別人覺得他有一個很爛的弟弟。」

南山歲月 被操出來的基本功與轉變的契機

升上南山高中,是媽媽堅持「兄弟同行」的延續,儘管他一度叛逆想南下發展,但最終仍順從家人的選擇。也正是在南山,他遇見籃球生命中啟蒙人物——楊宜峰。

陳冠全起初認為楊教練的訓練超乎常理,且特別針對,每天200次摸籃板、無數次勾射與碰籃框訓練,幾乎讓他崩潰。「我真的撐不住,打電話回家說我想放棄。」但就是這樣反覆的基礎訓練,構築出他在場上的穩定性與實用性,也培養出不輕言放棄的心態。

陳冠全也感謝道:「教練希望把簡單的事情不只做好,要做到更好、更極致,就像勾射這個動作,仍是我的武器之一。」

進入職業隊後 與麥班達的磨合從不適應到成長

剛踏入職業賽場,他碰上了作風強烈、風格美式的麥班達教練。一開始陳冠全相當不適應:「影片檢討時全是我,被放大檢視超不舒服。」但漸漸地,他理解了那種「直球對決」的教學方式背後的用意。「我也真的有失誤、犯錯,雖然不舒服,但我會告訴自己絕不可再犯相同的錯誤!」陳冠全認為這也是一種幫助球員進步的方式。

並且,麥班達不會認為本土中鋒只要防守或協助隊友得分,對進攻端就有所限制,反而會給予信任:「就算人家放你投,你也要投,因為那是你的機會。」這份信任,讓陳冠全從內心轉變,看懂了評斷背後的成長空間,也學會用錯誤換取下一次的正確選擇。

轉隊浮沉後重生 獲得戰神信任重新出發

陳冠全職籃生涯先後待過金門酒廠、璞園建築、領航猿與鋼鐵人,曾經他以為自己會在領航猿結束職業生涯,但因球隊考量,在毫無預警下交易至鋼鐵人。初到鋼鐵人時,他甚至得不到上場機會,陷入職涯最低潮的時光。「我很努力,但沒機會,也會自我懷疑。」

正當他感到迷惘之際,臺北台新戰神向他伸出橄欖枝。「我當時根本沒有籌碼,但他們願意選擇我、相信我。」如今他把自己定位為輔助型球員,希望延續在中華隊的角色,用經驗與實戰協助隊友打出團隊籃球。陳冠全補充:「簽約的時候我有主動提到,我希望延續高中以來的強項,我相信我可以扮演好輔助角色。」

綠葉也能發光 他的籃球哲學讓他在中華隊佔有一席之地

陳冠全從不以得分為榮,反而更重視團隊合作與場上的細節運作。他自認是那種「願意做沒人要做的事」的球員:掩護、卡位、頂外援、創造機會。他相信:「鮮花旁邊一定要有綠葉,而我願意當那片綠葉。」

在中華隊,他的角色更顯穩重。2018年亞運,在沒有歸化球員的情況下,他扛起五號位,幫助球隊殺出重圍,最終打進前四。「曾經看過一部關於美式足球的電影,在教練不斷地鼓勵下,球員各個突破自己認為不可能達成的目標,帕克教練就像這樣帶領我們一步步達陣。」陳冠全非常感謝帕克教練,在他的帶隊理念中,沒有所謂的苦工角色,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,都是主角。

寫給夢想追逐者:堅持、相信與時間的答案

對於現在還在基層努力的籃球學弟,陳冠全想說的話,簡單卻有力:「籃球是一條漫長的路,不是每一步都會看到成果。只要你不放棄,時間會證明一切。」

他從一開始對籃球感到厭煩,到現在發自內心地喜歡上這項運動,不只因為技巧的成長,更是因為他學會了用邏輯與思考破解場上的每一道難題。他說:「籃球不只是比身體,還是在比腦袋,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