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百種喜歡籃球的原因 Vol. 012】新科狀元劉丞勳:「籃球給我熱血、挑戰與目標,讓我永遠不想停下來。」
【球員故事專欄・照片由劉丞勳提供】
近期為新竹御嶺攻城獅出賽的劉丞勳,用活力與衝勁在職業賽場刷新了外界對他的第一印象。首場公開賽攻下7分,防守端積極進迫,展現十足企圖心。賽後他坦言:「經過這場比賽後發現自己與更高層級選手的差距,但我相信這些都是未來繼續努力的動力。」
這樣的開端,讓人看見他從舞台邊緣邁向核心的決心,也為他整個籃球人生揭開嶄新的一頁。

從田徑場到籃球場,被熱血點燃的起點
很少人知道,劉丞勳原本是田徑選手。國中時在家人建議下誤打誤撞進入籃球隊,起初他並不情願,國一時甚至用交差了事的心態在練球。直到某天在電視上看到JHBL與HBL的比賽,那份青春與熱血徹底點燃了他內心的火焰。「那時候就想,我也要站上那個舞台,發光發熱。」
升上泰山高中後,他迎來人生第一個嚴峻考驗。面對高壓與密集訓練,他一度想要放棄。幸好陳志忠教練的鼓勵與誠意讓他堅持了下來。他回憶起踏上這段旅途的開頭:「忠哥那時候來我家找我,我從來沒想過有教練會對我這樣做,就非常爽快的答應去泰山高中了。」
高一沒進12人名單,高二拿下亞軍,高三終於封王。那場從落後近20分逆轉奪冠的比賽,他至今仍記憶深刻:「我們就像打不死的小強,不管輸多少都不放棄。」那份「瘋狗精神」,從此成為他籃球路上永不妥協的信念。
為夢想轉型,痛過才能成長
上了健行科大後,劉丞勳開始為進入職業鋪路。從高中打四、五號位,轉型成三號位,這段過程幾乎等於重新學習籃球。「剛開始守後衛都會被過,很挫折,但後來也因為這些痛苦造就了現在的我。」
大二暑假,是他人生的轉捩點。那段時間,他是球場上最早到、最晚走的人。「別人在休息的時候,我要努力練習。」靠著這份紀律與堅持,他從「不會投、不會控」的球員,逐漸成長為全能型戰士。
憑著穩定的表現,他拿下「千分最速男」的稱號,卻依舊保持謙虛:「那是屬於大家的榮耀。」他感謝孟竹教練與隊友一路以來的支持與陪伴。


踏上職業舞台,夢想落地的重量
2025年,劉丞勳在TPBL新人選秀被新竹御嶺攻城獅選中。那一刻,他感受到夢想真正落地的重量。「當下蠻興奮也很緊張,甚至會擔心球隊選了我但我表現不好。」
加入職業隊後,他才真正體會到「現實的殘酷」——練球強度遠超預期,但也讓比賽變得更從容。「上了場就是全力以赴,盡力做到教練想要的事情,展現能量給球迷、教練和隊友看。」
李啓瑋學長常提醒他:「要幫助球隊、證明自己,也要讓教練信任。」他不侷限在某個位置,而是主動向不同學長請教。「我想成為多功能型球員,不管後衛或鋒線都能配合。」
他形容自己是「拼命三郎」——新人年的期許,就是讓大家記得他,知道他不是好欺負的。


最溫柔的後盾,家人的守護
從小由爺爺奶奶與爸爸撫養長大,儘管家境並不富裕,但他們常說:「不要放棄任何想做的事情,你可以走出自己的路。」對劉丞勳而言,家人始終是最溫柔的後盾。
他特別感念阿嬤:「阿嬤每次都會傳訊息鼓勵我。」職業生涯第一場賽後,他立即收到阿嬤的訊息:「打得很好,繼續加油喔!」
雖然一直邀請爺爺奶奶來現場看比賽,但因為長輩年紀大了,到現場觀賽會太緊張導致心臟不舒服,所以改在家裡看轉播。但每一場比賽,家人都會守在電視前。劉丞勳說,踏上職業舞台後,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家人過得更好,「這是我打球最大的動力。」



七年情誼,球場上見真章
「那段時間跟他見面的次數比家人還多。」他與徐宏瑋從高中到大學都在同一支球隊、同一間宿舍,一起生活了七年,感情就像家人。
如今兩人同為職業球員,面對徐宏瑋下的戰帖,他笑著說:「球場上見真章吧!」這段摯友故事在職業賽場的重逢,為他們的情誼增添了更多厚度。


為國出征,從替補學會的使命感
劉丞勳曾參與世大運、瓊斯盃與亞洲大學男子籃球賽,儘管還不是真正的國家隊層級,但也收穫良多。這一路,他從「沒上場就放棄」的心態,逐漸學會即使替補也能貢獻,即使在最後階段也要抱著為國出征的使命。
代表國家,是他從小的夢想。他說,自下而上的成長,讓他明白:站在國家隊那面旗幟下,是對自我、對家人、對球迷最大的回報。


永不停歇的渴望
從田徑轉籃球,再到職業隊與國家隊,每一步對於劉丞勳來說,不只是階段,更是對「渴望」的實踐:渴望變得更強、渴望贏球、渴望改變自己、改變家人、改變人生。
「只要還能站在場上,我就會拼到最後一刻。」他這樣說。
也許前方還有許多挑戰、許多未知,但他已用行動證明:自己值得被期待。籃球給了他熱血、挑戰與目標,而他,也用全部的自己回應了籃球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