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以身作則的眼睛:從靜默到發現聲音的力量——蕭順議的隊長修練之路》
【球員故事專欄・照片由蕭順議提供】
在新竹御嵿攻城獅這支年輕又充滿爆發力的球隊中,有一位外表安靜、內心堅定的領袖人物──蕭順議。出身台中的他,從不起眼的默默耕耘者,一步步走到隊長的位置,這過程中他歷經起伏、領悟自我,也以無聲卻堅實的方式,成為球隊最穩的靠山。蕭順議的籃球旅程,是關於成長、轉變與責任,更是對籃球與人生的一種深沉理解。
家庭是後盾 爸媽始終都在
蕭順議從田徑轉向籃球路,其實一開始並不被家人支持。國中時期的一次健康檢查顯示他心臟異常,被醫生告誡暫時停止所有劇烈運動。當時媽媽陪他去醫院,他卻毅然向醫生表示:「我還是想運動,不管是籃球還是田徑,我都可以;就算要死,也要死在運動場上。」這句聽來戲劇性的話,展現他從小就篤定的決心,也讓父母逐漸意識到,這條路是他真心想走的。

國三時,他主動與爸媽「開家庭會議」,表明要報考青年高中、正式加入甲組球隊。從那之後,原本極力反對的父母態度開始轉變,不但不再阻止,甚至全力支持。他們會親自熬煮轉骨湯,為的是讓身高有限的他多一點成長空間。從反對到支持,爸媽用實際行動默默守護著他的夢想,也讓蕭順議知道,無論前方多辛苦,家永遠是他最堅實的後盾。
一句話的力量 NIKE訓練營的轉捩點
高中二年級時,蕭順議有幸入選Nike籃球訓練營,與全台灣的菁英球員齊聚一堂。當時他仍處於探索與懷疑之間,身高不足以進入中鋒,但前鋒動作又不是這麼熟稔。某次訓練中,隊友一句無心卻強而有力的質問震醒了他:「你到底在幹嘛?你要不要認真打!」這句話像一記重拳擊中他內心,也讓他第一次認真反思自己的未來。
蕭順議補充說明:「現在聽起來會覺得好像被罵了,但其實這句話反應了隊友渴望贏下每一場球的專注與認真,我也才終於意識到,我必須踏出舒適圈!」因此大學階段,蕭順議毅然決然往競爭激烈的北部發展,在李柏倫老師的帶領下,以延伸四號位為目標,逐步有展露頭角的機會。


人生低谷 被交易與父親生病的雙重打擊
儘管大學時期名滿全台,是台藝大主力得分好手,甚至被譽為UBA版字母哥,但蕭順議職業初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位職業球員,每天就像應付著例行公事,練球時間到了就上場訓練,比賽時間到了就出現在球場,該做的事都有做到,卻不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,以及自己可以成為什麼樣的球員。蕭順議說:「當時我只知道要快樂打球、享受籃球。」
直到菜鳥球季末段,上場時間愈來愈不固定,接著被球團交易,又遇到父親重病住院,人生陷入低谷,他才驚覺,在這個階段更應該設定好未來方向。因此他沒有逃避,而是選擇用更積極的方式面對:一方面加強四號位的訓練,把不安與壓力轉化為行動力;另一方面也把握時間陪伴家人,在生活中尋找心靈的平衡與安定。他說:「那段時間真的很煎熬,但也是家人和籃球,讓我沒有倒下。」

隊長心理學 從以身作則轉變為聲音的領導哲學
升格為攻城獅隊長後,蕭順議深知這不是一個名份,而是一種責任。剛開始,他希望能用「以身作則」的方式去帶動大家,但這一季,GM與教練希望他能更有感染力,他改變以往不靠聲音帶隊,透過更多的觀察、傾聽與溝通,建立隊友間的信任。在成為更好的隊長這條路上,蕭順議仍在學習與摸索,不過隊友已經能感受到他的改變,現在他最常說的是:「你就放心投、放心做你做得到的事,反正我會幫你搶籃板!」這樣的態度,也讓他成為隊友眼中「最值得信賴的隊長」。

攻城獅球隊公關也補充說,蕭順議是球隊元老球員之一,不管是休假或休賽季,總能聽到同仁在討論:「我又在健身房看到蕭順議了!」他總是想著要怎麼幫助球隊。面對場上壓力,他常是第一個穩住情緒、傳遞正能量的人。這些專注與細膩,並非來自天生領袖特質,而是一步步在生活與挫折中學習來的體悟。

內斂出發 對於每一個階段都懷抱感恩的心
蕭順議從小就不是特別張揚的孩子,他自認悶騷、不多話,也因此在球場上走的是穩健而非高調的路線。他的籃球啟蒙並不特別早熟,但生命中總在關鍵時刻出現願意指引他的貴人:國小班導的諄諄教誨,要他做一個善良、知福惜福的人;國中的田徑教練看見他的天賦異稟,要他勤奮向上;高中班導不只照顧他的課業,更是精神上的支持;大學時期的李柏倫老師,更是在技術與心態上給予關鍵指導。這些貴人的出現,像是一盞盞燈,照亮了他一路的方向。
每到休賽季,蕭順議必定會安排與這些貴人們吃吃飯、敘敘舊,蕭順議說:「很感謝我一路走來,在各個階段都有貴人出現,我才能是現在的我!」
靠著一點一滴累積、不斷調整腳步,蕭順議不急於爭功,不渴望成為話題中心,而是在每一次防守、每一次傳導、每一次溝通中,堆疊起屬於他的價值。在新竹御嵿攻城獅這支講求團隊默契與戰術紀律的球隊裡,蕭順議正是那個看似安靜,卻可靠的領袖。他用行動代替話語,為球隊鋪路,也為自己鋪出一條充滿信念與責任的籃球之路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