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冷靜本能的眼睛:無懼時刻的選擇,邱子軒用沉著與自信定義關鍵時刻》
【球員故事專欄・照片由邱子軒提供】
對邱子軒而言,「緊張」這兩個字從未在比賽、甚至人生中出現過。唯一一次感到手心冒汗的場景,是站上球迷見面會的舞台,面對全場的目光致詞——那一刻,他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壓力。
但只要回到球場,他就是他自己。他自認「臉皮厚」——練球時無數次的出手,都在為那一秒鐘做準備,比賽進入讀秒,他只需要遵循直覺,果斷出手。這份處變不驚的沉著,不只是天賦,更是一種選擇。他選擇相信自己能命中,也選擇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,讓大心臟不只是外界的稱號,而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。
家庭是一切的根 也是能勇往直前的底氣
邱子軒的自信與堅定,來自家庭深厚的影響。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察,在他心中就像「獅子王」裡木法沙的角色——一位堅毅、可靠、以家庭為優先的王者。木法沙教導小辛巴尊重萬物、珍惜生命,就像邱子軒父親對他的影響,帶領他往前,即使迷了路,也知道怎麼回家。
父親過世後,邱子軒在手臂刺下「獅子王」圖樣與「persistent」的字樣,紀念父親的身影,也提醒自己:要像爸爸一樣,對所愛的事物堅持到底。
「如果沒有爸爸,我不會知道什麼是責任;如果沒有媽媽的溫柔與理解,我也沒辦法這麼勇往直前。」母親在他生命中則是另一種溫柔的力量,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持,讓他在每一次的選擇之間,找到信念與方向。

東山 7 號 戰神背號的傳承
國中時,邱子軒因為志不在書本,積極開發其他興趣,最終選擇參與籃球隊,在一次比賽中,邱子軒被教練廖覎鋕發掘,原先心繫后綜高中的他,最終誤打誤撞加入東山高中,開啟了更加嚴謹與密集的訓練生活。適應寄宿生活、密集體能訓練,讓他一度想過放棄,但家人一句「自己選擇的路要自己走完!」讓他重新振作。
高三那年,他接過東山象徵「戰神」的 7 號球衣,正式扛起球隊核心的責任。他用一球又一球致命三分、無數次切入與對抗,領軍闖進 HBL 四強,締造隊史最佳成績。雖然無緣冠軍戰仍留遺憾,但那一年,他驕傲地對媒體說出:「我們從零到有,從沒人關注,到現在問大家台中最強的隊伍,會有人說東山高中!」

遠赴美國看見更大的籃球世界 仍不改本色自信
高中畢業後,邱子軒把握赴美深造的機會,進入當地球隊與校園環境,在語言、體能與文化的衝擊下,深刻體會到「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」——同樣身高不足180公分的球員,依舊能在場上表現出色;瘦弱的同學不僅跳得高、爆發力強,還能兼顧學業與訓練。
「那段經歷讓我明白,很多事不是失敗,而是轉折。只要願意去找出路,老天爺給的功課終究會讓你成長。」他笑說,最溫暖的回憶,是每逢感恩節、聖誕節時,隊上一位黑人隊友總會帶他回家過節,介紹給家人,讓他在異鄉有了歸屬感。

ACL 斷裂的急停,學會「耐心」的功課
2023-24賽季,是邱子軒加入高雄全家海神的第二年。他在場上多次命中關鍵球,甚至在2023年12月2日,以零秒出手絕殺特攻,替海神搶下主場首勝,讓「大心臟」三字更深刻成為他名片的一部分。
然而,隔月一場比賽中,他持球切入急停後抱膝倒地,被診斷為左膝前十字韌帶斷裂。當下,他腦中第一個念頭不是痛,而是:「完了,我正要起飛的時候受傷了。」
可手術後的邱子軒很快把焦點放回「如何最快重返球場」,不過球團GM、體能訓練師、東山恩師輪番勸說:「別急,先把身體準備好,再完美回歸!」從折膝蓋角度、重新學習使用這一隻腳,再到將萎縮的肌肉練回來,復健的枯燥與肌肉重建的痛感,迫使他學會新的課題──耐心也是大心臟的一部份。

下一球,下一步
現在的邱子軒,比過去更懂得控制節奏與取捨,賽前的熱身與伸展,賽後的冰敷與治療,他一樣都沒有省略。他知道,唯有讓身體與心態同步到位,才有資格在關鍵時刻大聲要球、果敢出手。
他的短期目標是健康地完成每個賽季,長遠來看,則希望有朝一日能披上國家隊戰袍,或再次挑戰海外。「我還想再去闖看看,至少要去過一次,不留下遺憾。」

壓力來臨時,他總是選擇最熟悉的道路——伸手要球,果斷出手。那一刻,冷靜的眼神裡沒有猶豫,只有對自己的信任與對家人的承諾。因為他早已在無數次練習、在父親的身影與母親的笑容中,學會了什麼叫責任、什麼叫堅持。
下一球的讀秒還沒到來,但邱子軒,已經準備好讓他的「大心臟」,再次跳動。
